坐在餐桌旁,看著阿嬤夾菜的手微微顫抖,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,心想:「可能只是年紀大了」,然後沒放在心上?
但醫學研究顯示: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最早期的警訊,比起記憶力衰退可能早出現5-7年!
最心碎的是,每4個帕金森患者中,就有3個因為被誤認為「正常老化」而錯過黃金治療期…
不只是「手抖」那麼簡單
今天在照顧爸媽時,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變化:
✓ 寫字變得歪歪扭扭,簽名比以前大很多
✓ 走路開始拖腳,步伐變小,轉彎時不再靈活
✓ 表情逐漸變得僵硬,笑容少了
✓ 說話聲音變小,有時聽起來有點含糊
✓ 動作變慢,打個領帶或扣鈕扣花的時間變長
你可能會想:「這不就是年紀大了嗎?」 但神經科醫師告訴我們:當這些變化在1-2年內明顯加速,就值得我們特別注意了!
為什麼「早發現」如此重要?
最新研究顯示:帕金森早期治療可延緩症狀進展30-40%!
這意味著長輩可能多享有5-10年的優質生活,維持獨立自主的能力。
然而,台灣平均確診時間比最佳治療時機晚了3.5年…這段空窗期,對長輩的生活品質影響有多大,我想你我都能想像。
簡單3步驟,在家就能做初步評估
步驟1:觀察日常小動作 請長輩執行以下動作,注意是否變得困難:
- 從沙發站起來(需要撐扶或多次嘗試)
- 轉身(整個身體一起轉,而非先轉頭)
- 打開瓶蓋或旋轉門把
步驟2:聆聽說話變化 與長輩聊天時,是否發現:
- 聲音比以前小、平板
- 句子變短、較少主動說話
- 說話速度變慢或有時含糊
步驟3:行走觀察 在安全環境下,觀察長輩走路時:
- 是否步伐變小,腳似乎在地上拖行
- 雙手擺動幅度是否減少
- 轉彎時是否需要多步調整
如果以上有2項以上的變化,建議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專業評估!
王伯伯的真實故事
嘉義的王伯伯,家人注意到他寫字時手抖、走路開始拖腳,在專業建議下提早就醫評估。
經過及時治療和適當的活動設計,三年過去了,他仍能自己到市場買菜、參與社區活動,維持相當好的生活品質。 「如果不是女兒堅持帶我檢查,我現在可能連自己吃飯都有困難了。
及早知道問題,真的改變了我的後半生。」——王伯伯動容地分享
及早發現後,這樣做最有效
專業評估:神經內科醫師能提供最準確診斷
個人化運動計畫:針對性的伸展和平衡練習
居家環境調整:預先規劃容易移動的空間
輔具輔助:適當輔具能延長獨立活動能力
營養支持:特定營養素對神經保護有幫助
不是所有手抖都是帕金森
值得注意的是,手抖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如:
- 藥物副作用
- 甲狀腺功能異常
- 維生素B12缺乏
- 本態性顫抖
這也是為什麼專業評估如此重要!
想了解更多長輩健康評估和照護資訊,歡迎加入瑞泰照護體系line(ID:@624cfdsb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