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爸媽越來越固執?背後的神經老化你了解嗎?

2025/05/06 | 長照專欄
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提醒爸爸天氣變冷多穿一點,他卻說:「我才不怕冷,妳不要管那麼多。」

媽媽走路已經不太穩,建議她拿個拐杖,她卻板起臉說:「我才不老,不要詛咒我!」

我們好心想幫,換來的卻是冷回應或一陣嘆氣,搞得自己又氣又無奈。你心裡可能會想:「爸媽怎麼變這麼固執?以前不是這樣的啊!」

這不是他們故意難搞,而是大腦真的「變了」

科學研究指出,隨著年齡增長,大腦前額葉(負責判斷、彈性思考、自我控制的區域)會慢慢退化。而這正是長輩看起來「越來越固執」「聽不進去建議」的背後原因。

神經老化造成這些變化:

  1. 彈性思考下降:換句話說,就是「比較難轉念」。想法容易卡住,習慣原本的方式。
  2. 自我防衛提升:面對「我老了」這個現實,會本能性地否認,保住自尊與掌控感。
  3. 風險判斷力下降:覺得自己還跟以前一樣,忽略潛在的危險(如跌倒、走失)。
  4. 對變化的抗拒變強:新科技、新習慣、新制度都會讓他們感到不安與混亂。

你以為他們在堅持,其實他們是在保護內心的脆弱與焦慮。

我們可以怎麼做?4個轉念式溝通技巧

  1. 別直接命令,換成一起做

「爸你拿這個走路才安全」→ 改成:「爸,我最近腳也會痠,我們一起用拐杖走看看好不好?」

  1. 給予選擇權,不是硬塞建議

「你要去運動啦!」→ 改成:「你想早上散步,還是下午去公園走走?」

  1. 肯定過去的自信,才能降低防衛心

「你現在真的不行了」→ 改成:「你以前好厲害,現在我們一起想辦法讓生活一樣順。」

  1. 引入「第三方專業」做中間人

爸媽常會覺得子女太操心、太主觀,這時可以說:「醫師建議這樣做比較安全」、「照顧老師說這樣可以保護膝蓋」,效果會大不同。

記得,固執的背後是恐懼,不是敵意

爸媽並不是變了,而是他們的大腦變了;他們的行為裡藏著不想被淘汰的恐懼、對失去尊嚴的害怕、以及不想拖累子女的壓力。

理解這一點,我們才不會總是陷入爭執或委屈,而是更有智慧地,用「尊重取代命令」「陪伴勝過控制」,與爸媽走一段溫柔的晚年旅程。

需要更多高齡溝通技巧或照護支援?

我們提供專業居家照顧與輔具支援,陪你一起理解爸媽的心與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