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最近都沒什麼胃口…」「吃一點點就飽了…」「這個太淡了,那個太鹹了…」
這些話是不是經常出現在爸媽的餐桌上?
看著他們的餐盤總是剩一大半,或是吃得愈來愈少,真的讓人好擔心。
其實,這背後不只是單純的「吃不下」,而是需要我們用更貼心的方式來呵護他們的飲食習慣。
為什麼長輩容易食慾不振?
年紀漸長,味覺和嗅覺會慢慢變得不敏銳,吃起來就沒有以前那麼香了。再加上牙口不好、咀嚼吞嚥比較費力,也會影響食慾。
美珠阿姨就說:「以前最愛吃的紅燒肉,現在覺得不是那個味道了,好像少了什麼。」
讓餐點更美味的小撇步
其實只要掌握一些訣竅,就能讓爸媽重拾食慾:
巧用天然調味,找回美味
不一定要重口味才好吃!可以試試:
- 加入新鮮香料,像蔥花、薑絲、蒜末
- 使用天然調味料,例如檸檬、柑橘
- 運用食材本身的鮮甜,像是洋蔥、紅蘿蔔
阿德伯伯開心地說:「家裡煮的菜加了蔥花,整個味道都不一樣了!」
調整食材軟硬度,吃得更輕鬆
- 選擇較嫩的食材
- 蔬菜可以多燉煮一下
- 肉類切小塊或是絞碎
- 肉類燉煮到軟爛,容易入口又好消化
- 青菜可以煮得更軟一些,但不要過爛
- 米飯可以煮得軟一點,或是煮成粥
- 蒸煮取代油炸,讓食物更好消化
志明伯伯分享:「自從菜切小一點,我現在吃飯都比較有信心了。」
提升食慾的貼心小技巧
原來促進食慾也有妙方!
- 用溫熱的薑茶開胃,幫助消化
- 飯前按按「合谷穴」(虎口處)和「足三里」(膝蓋下四指),能幫助開胃
- 添加適量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,促進腸胃健康
- 準備一些開胃小菜,像是醃漬的薑片、蘿蔔
阿玉阿姨分享:「自從每天喝優酪乳,腸胃真的比較舒服,吃飯也比較有胃口了!」
營養不能少,這樣吃最健康
- 一餐吃不多,可以分次吃
- 準備容易入口的點心,像是水果、優格
- 食材要多樣化,營養更均衡
用餐氣氛也很重要
原來,用餐環境也會影響食慾呢!
- 固定用餐時間,培養飲食習慣
- 餐桌上可以聊聊天,不要一直催促
- 餐具要好拿好用,增加用餐信心
美蘭阿姨說:「跟家人一起吃飯,聊聊天,感覺胃口都變好了!」
吃飽了,心也暖了
其實每個長輩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,需要時間觀察和調整。
如果平時工作忙碌,也可以尋求專業照護的協助。需要居家照顧服務,歡迎加入瑞泰照護體系line(ID:@624cfdsb)
想了解更多輔具以及居家照護用品資訊,也可以找瑞福健康事業line(ID:@305lcmhr),讓我們一起為爸媽打造健康美味的餐桌時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