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去探望媽媽,無意中發現她的藥盒裡堆滿了各種顏色的藥丸。
仔細一數,居然有14種之多!有些是家庭醫師開的,有些來自心臟科,還有幾種是親友推薦的保健品。
更令人擔心的是,她常常忘記哪些藥吃過、哪些沒吃,有時甚至把早上的藥和晚上的藥搞混了…
這樣的場景,是否在你家也曾上演?
許多照顧長輩的家人都面臨相似的困擾:爸媽的藥越吃越多,卻不知道這些藥物之間是否會互相影響;長輩時常忘記吃藥,或是不小心重複服用;更有些長輩擅自調整藥量,認為「藥吃太多對身體不好」…
我們都知道按時吃藥很重要,但鮮少有人意識到,不當的用藥管理可能帶來的風險有多大。
長輩用藥的隱形危機
據醫療研究顯示,65歲以上長者平均同時服用5-8種藥物,超過四分之一的長者甚至同時使用10種以上的藥物。這種情況被稱為「多重用藥」,大幅增加了不良反應和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。
更令人擔憂的是,多達40%的長者曾經歷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,而其中高達三分之二是可以預防的!
常見的用藥問題包括:
- 多科就醫但醫師間缺乏溝通,導致藥物重複或衝突
- 長輩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
- 視力和記憶力減退導致藥物混淆
- 將處方藥與保健品混合使用,卻不知其間的交互作用
- 藥物儲存不當,影響藥效
這些問題看似小事,卻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– 從頭暈、跌倒,到不必要的住院,甚至危及生命。
那麼,我們要如何幫助長輩安全用藥呢?
五大實用策略,讓長輩用藥更安心
- 建立完整用藥清單
首先,花時間整理一份完整的用藥清單,包括所有處方藥、非處方藥和保健品。清單上應標明:藥物名稱、劑量、用途、服用時間,以及開藥醫師和科別。
這份清單至關重要!不僅能讓家人清楚掌握長輩的用藥情況,也應在每次就醫時主動提供給醫師參考,避免重複開藥或藥物交互作用。
- 統一就醫管理
盡可能安排固定的家庭醫師或主治醫師,統籌管理長輩的整體健康和用藥情況。如需多科就醫,請每位醫師都了解長輩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。
許多醫院現在提供「藥物整合服務」,可以請藥師評估並整合來自不同科別的藥物,大幅降低用藥風險。
- 善用分藥工具與提醒系統
市面上有各種實用的分藥盒,從簡單的七日分藥盒,到具有鬧鈴提醒功能的電子藥盒。根據長輩的習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工具。
若長輩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,可以設置服藥提醒;或者將服藥時間與日常活動連結,例如早餐後、刷牙前等,形成固定習慣。
- 定期藥物檢視
至少每半年與醫師或藥師一起檢視長輩的所有藥物,評估:
- 是否所有藥物仍然必要
- 是否有重複用藥情況
- 是否出現任何副作用
- 是否有可能簡化用藥方案
研究顯示,定期藥物檢視可減少25%的不良藥物反應,並顯著提高用藥依從性。
- 建立家庭支持系統
用藥管理是全家人的責任。可以建立簡單的核對機制,如藥盒打勾表或日記本,記錄長輩的服藥情況;也可以透過視訊通話,遠距離提醒和確認長輩按時服藥。
如果家人無法時時在旁,也可考慮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協助定時給藥和觀察反應。
重要提醒:4個絕對不能做的事
- 切勿擅自停藥或調整劑量,這可能導致疾病失控或反彈
- 不要將不同藥物混放在同一容器中
- 不要因藥效不彰就自行增加劑量
- 不要未經醫囑就服用他人推薦的藥物或保健品
長輩用藥安全不是小事,它關乎健康與生活品質。如果你發現家中長輩的用藥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,別擔心,專業協助就在身邊。
需要更專業的用藥管理建議,歡迎加入瑞泰照護體系line(ID:@624cfdsb);
想了解更多居家照護服務,也可以找瑞福健康事業line(ID:@305lcmhr)
讓專業團隊協助您和家人,一起守護長輩的用藥安全。
良好的用藥管理不僅能預防問題,更能讓長輩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,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