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爸媽開始忘記事情…面對長輩記憶力退化,我們準備好了嗎?」

2025/04/01 | 長照專欄

第一次注意到是在全家聚餐時,媽媽忘了關火,鍋子燒焦了。爸爸開玩笑說:「老了,老了!」大家笑一笑就過去了。

然後是媽媽第三次問我今天要去哪裡,明明五分鐘前才告訴過她。

再來是爸爸把車鑰匙放在冰箱裡,找了一整天。

最讓我心碎的是,有一天媽媽看著我的臉,遲疑了好幾秒才叫出我的名字…

你是否也經歷過這些時刻?當爸媽開始忘記事情…那種說不出口的擔憂,那種不知如何是好的徬徨,那種看著最親愛的人逐漸變得陌生的心痛?

面對長輩記憶力衰退,很多人選擇視而不見,或是簡單歸因於「年紀大了」。但其實,及早關注和適當應對,不只能減緩退化速度,更能幫助整個家庭更從容地面對這個過程。

首先,我們要理解,輕微的記憶力減退確實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。但如果記憶問題開始影響日常生活,就需要更多關注了。以下這些跡象值得我們留意:

  • 反覆詢問同一個問題
  • 忘記剛剛發生的事
  • 熟悉的路途突然覺得陌生
  • 處理財務或遵循步驟時困難增加
  • 情緒或個性出現明顯變化

發現這些變化時,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否認或恐慌。有些人選擇默默承受,不想讓親人難過;有些人則急著糾正每一個錯誤,結果適得其反,讓長輩更加焦慮和抵抗。

其實,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。記憶力退化不是長輩的選擇,而我們的反應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。

當記憶開始模糊,熟悉的環境和規律的生活變得更加重要。幫助長輩維持日常作息,用視覺提示輔助記憶(如日曆、便條、標籤),簡化生活環境,都能減少混淆和挫折感。

溝通方式也需要調整:放慢語速,使用簡單清晰的句子,避免同時給予多項指示,保持耐心等待回應。重點不是糾正每一個錯誤,而是理解背後的需求和情緒。

當我媽媽第三次問我今天是星期幾時,與其不耐煩地說「我剛才已經告訴你了」,不如平靜地再次回答,然後轉移話題到她感興趣的事情上。當爸爸找不到眼鏡時,與其批評他粗心,不如一起尋找,並想辦法讓眼鏡更容易找到,比如固定放在特定的亮色盒子裡。

記憶力退化常伴隨著情緒變化,長輩可能會變得易怒、焦慮或沮喪。這些情緒反應不是針對照顧者,而是對自身變化的恐懼和不安。當爸媽突然對小事發脾氣時,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: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做不了以前輕而易舉的事,會是什麼感受?

專業評估和早期介入非常重要。

如果你注意到長輩的記憶問題,鼓勵他們接受醫療評估。很多記憶問題是可逆的,如藥物副作用、營養不良或其他健康問題導致。即使是像失智症這樣的疾病,早期介入也能顯著改善生活品質。

照顧記憶力退化的長輩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,照顧者自己也需要支持和理解。加入支持團體、尋求專業協助、或是找朋友傾訴,都是重要的自我照顧方式。

有時候,專業的照顧服務能提供更全面的協助。

讓我們一起面對這個挑戰。

即使記憶逐漸模糊,情感的連結卻能持續存在。當媽媽忘了我的名字,但看到我時仍然微笑;當爸爸不記得今天的日期,但仍記得如何彈奏那首陪伴他一生的老歌…這些時刻提醒我們,愛的本質並不會因為記憶的消逝而改變。

在這段記憶與遺忘的旅程中,願我們能夠帶著理解、耐心和愛,陪伴他們走過每一天。